民族文化资源是幼儿园的“造血干细胞”



读了8月20日刊发的《增量提质: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驶入快车道》一文,感受颇深。 杨胜才等作者提出通过提高民族地区财政投入绩效,......

     读了8月20日刊发的《增量提质: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驶入“快车道”》一文,感受颇深。  杨胜才等作者提出通过提高民族地区财政投入绩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师资质量等对  策,对破解目前制约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

    这些对策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带来了更有保障的教育资源。除了从外部支持,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幼儿园想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应学会内部“造血”,而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就是不可多得的“造血干细胞”。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如农作物、土特产等;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民族传统游戏;在开展相应的领域教育活动时,可以结合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儿歌、文化习俗等。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精华,开发出有文化适宜性的民族特色幼儿园课程,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有效保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育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根据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差异,实施适合当地幼儿的课程,可以真正实现高层次的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