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小学化”更需严防



编辑部:记者日前在新疆一些基层幼儿园采访时,看到一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一板一眼,照搬教材,照本宣科,说教灌......

 编辑部:

    记者日前在新疆一些基层幼儿园采访时,看到一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一板一眼,照搬教材,照本宣科,说教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幼儿来说,不仅缺乏吸引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可能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谈到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很多人都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学前教育内容“小学化”,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问题。有关人士认为,防止学前教育内容“小学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台规定或者制定限制措施,基本可以防止教学内容“小学化”倾向。然而,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现象更难防,也更容易被忽视,对学前教育造成的伤害往往更大,后果也更严重。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学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现象,还没有得到幼儿园管理者的高度关注,也尚未引起有关部门或者学前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其给学前教育造成的危害性和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得到深刻认识,并没有被管理者认为是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管理者,仅仅把防止教学内容“小学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那么,如何做才能防止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倾向呢?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把握幼儿教育内容时,目标并非是全部照搬教材内容,而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进行转化调整,通过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教育等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中,让孩子在玩耍、游戏、体验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

    记者认为,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教师下苦功夫,认真备课,组织活动前先做好做足功课,化繁为简,化有形于无形;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教师只有保持一颗童心,并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孩子,才能让幼儿面对自己时没有距离感、陌生感,从而实现幼儿零距离接受老师,爱上老师,跟着老师走。

    此外,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防止教学方式方法“小学化”倾向的培训指导,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通过典型引领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识。同时,在评估考核中,要关注并重视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考核和评估,从制度和监督层面杜绝教学方法“小学化”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