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自主改革“红利”惠及学前教育
收藏此文 2018-03-16 | 编辑:admin | 阅读:606
要
十二五以来,坚持自主改革是推动镇江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镇江借助全国学 前教育改革两个试点项目,坚持以儿童优先、儿童平等......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围绕“巩固、深化、提升、完善”战略,以国家改革“三大目标”“四项任务”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路径,聚焦新形势、新需求,切实构建“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实验样板区,成为镇江学前教育改革的新使命。
回顾镇江的学前教育改革历程,得益于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正是坚持求“变”,带来了镇江学前教育的全方位变化:政府管理由“缺位”到“到位”,教育导向由“教师中心”到“儿童中心”,儿童游戏由“假游戏”到“真游戏”再到“好游戏”的转变,正是不断地“变”带来了学前教育的整体升级。而坚持学前教育“不变”,即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不变,教师要看见、看到、看懂孩子的目标不变,学前教育为了儿童发展的事业宗旨不变,这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的正确方向。
镇江学前教育实现了突变和飞跃,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辖市区出现“比、学、赶、超”的态势,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有创新发展的动力,整个社会呈现出关心、支持和爱护学前教育的风气。
自2010年成为国家学前教育试点地区以来,镇江围绕“点、线、面、网”4个维度,大力推进了学前教育改革。经历了由“扩资源、调结构”的1.0版到“保运转、建队伍”的2.0版,再到“建机制、保质量”的3.0版。通过引导政府“主动作为”,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明确各级部门的工作分工;引导政府“科学作为”,完成由“强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职能的转变;重视顶层设计,搭建“政策群”,使文件的出台具有密集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各地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建立了以分享信息和定期处理问题为主要目标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学前教育改革推进会,强化督导评估,强化市、县、镇各级政府履责;完善现代化先进幼儿园、省市优质园评估定类升级体系。打造行政、教研队伍,市教育局专门设立学前教育处,各辖市区也相继成立了学前教育管理科室,健全了专、兼职教研员责任区制度。优化教师队伍,把好教师“入口关”“待遇关”“培训关”,健全编制教师补充、非在编教师人事代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组建专家队伍,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科研机构与镇江建立定期、定向、定点、定量的合作指导关系,建立了“伴随式”教研新机制,激发了幼儿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合力、智力、内驱力。
明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幼儿园课程管理中的角色,不仅是课程的“管理者”“推进者”,更是“参与者”;外援内聚,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课程游戏网格化推进模式;儿童为先,重视儿童的当下生活,引导儿童在游戏体验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快乐。
学前教育改革走不断探索提升发展之路,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为此,2015年镇江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优质、均衡、公平、规范”的新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国家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双普”目标。明确两个重点,即解决“补偿”、创新“引领”。“补偿”财政投入不足及普惠性学位不足;“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及普惠性学位购买方式。推进政府购买普惠服务制度的改革,推进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改革提出要提升四项指标,一是增加优质普惠学位,保障儿童充足的活动空间。到2020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5所,投入资金约12亿元,新增学位2.7万多个。二是两教一保人员数量及质量提升,生师比趋于合理,班班达到两教一保,公办园中在编教师占比保持在50%左右,教师大专率达95%以上,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100%。三是制定出台生均经费标准、园舍维修财政拨款标准、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四是区域间差异缩小,事业发展水平整体均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