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地域、学校和专业之间如何平衡



今天,来谈一谈专业的原则和地域因素。 专业,是根本不必坚持的原则 学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现象 前面讲了选学校的原则,我的意见很明确,学校第一首选,对于专业,我的意见也很...

今天,来谈一谈专业的原则和地域因素。

  专业,是根本不必坚持的原则

 

  “学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现象

  前面讲了选学校的原则,我的意见很明确,学校第一首选,对于专业,我的意见也很明确:不必太在意,不必坚持。

  为什么?

  有些人之所以这么在意专业,实际上隐含了两个根本不存在的道理。

  首先,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在意专业的原因,首先可能就在于认为学什么必然干什么。

  对于很多纠结专业的孩子,我经常提醒他回去问问父母与父母周围的人,原来是学什么的,现在又在干什么。你会发现,多数人“学什么不干什么”,尤其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这是全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不止是中国。

  习总书记在清华本科学的是化工,胡锦涛在清华学的是水利,朱镕基学的是电机,哪一个是你认为的管理、法律等等?有人说这是“天上的人物”,够不着,那我们再看看几个“地上的人物”。马云是学英语的,刘强东是人大社会学专业,YY的老板李学凌是人大哲学系毕业的,百度李彦宏当年上北大时专业是图书馆,后来图书馆系招生困难,就改名叫信息管理了。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学网络的,只有腾讯马化腾是学计算机的。

  其次,很多人认为,选择决定了成功,决定了一生,于是更想知道哪个专业更容易成功,希望通过这次选择一劳永逸。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跑道上都有成功的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当然,每个人的资质是有限的,决定成功的,绝不是我们进入了哪个跑道,而是我们的努力与用心,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刚才举的很多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当互联网浪潮到来的时候,马云、刘强东这些文科生都抓住了机会,核心原因还是他们很努力,一旦机会来临,就给了他们充分展示的舞台。

  讲个小故事,刚刚退休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原来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但研究生转行学经济了,虽然没有成为互联网大佬,但他却成了财政部部长。同样,俞敏洪成绩优异,当年想去美国留学,却因为美国的拒签,留在了国内,但不甘于平庸的俞敏洪从托福培训入手,做成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是重要的。
 

哪个专业就业更好?

  虽然“学什么不做什么”是普遍现象,但从微观看,在刚刚工作的3-5年之内,大概60%-70%的人还是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行业。

  那么,哪个专业就业好?

  社会上很多专家给了很多建议,甚至细化到具体专业,有各种预测,其实,只要你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就业都会好,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即便是读最热门的专业,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在这里,我先讲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说具体专业。

  第一,花无百日红,没有绝对的热门专业,10年一个大周期

  千万不要以目前的情况轻率地判断4-5年之后的就业情况,花无百日红,每个行业大概10年都有一个起落,有些行业可能都没有了。

  举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时,石化等能源行业萧条,工资都发不出来,读相关专业的人纷纷转行。我一个学化工的朋友的同学都转行了,他们班最后只有一个人没有成功转行。但15年后,这位同学却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10年前,石化行业炙手可热,但是现在再次进入一个相对的低潮。

  同理,我们大学毕业时,一等人出国,二等人去外企,三等去机关,四等人去国企。很多学生为了逃离国企,需要交一笔钱才能走,末流的人才去私企。但是现在,恐怕完全颠覆了,公务员、国企炙手可热,阿里巴巴、百度这种私企也是香饽饽,反而外企一落千丈。这实际也是一种钟摆效应。

  第二,对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需要有正确认识

  比如你想去银行,很多人都会建议你学金融,但实际上,各大银行现在最喜欢的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统计,而不是金融。

  日前,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他们去年新招的应届毕业生50%都是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金融、经济、管理等变成了一小半。同样,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也披露,去年招商银行超过50%以上的人才是工科背景,不是金融等学科的学生。

  与此类似的还有公共管理。之前,有一位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对中学家长说:“你们想当公务员吗?那就来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吧”。当场就有家长笑出了声,为什么?大家可以去看看,近年中央各部委招收的公务员,在专业要求上有几个写着必须是公共管理专业?几乎没有。这个道理也简单,大量的公务员岗位实际是需要一个专业背景的,公共管理专业恰恰是没有专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想做公务员,恰恰要远离公共管理专业(本科阶段)。

  从就业的大趋势来看,有一些专业大势可谈。

  第一就是理工科专业

  无论哪个学校,工科专业就业都是最好的。对比2017年浙大硕士报考录取比,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科学专业报考录取比都高达2/30人比1,但到了一些工科专业,往往只有2/3人比1。南开大学同样,公共管理专业高达58:1,但是有些工科专业甚至是1:1。原因很简单,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就往往有比较理想的工作,但是文科专业,哪怕是211高校毕业也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参加“二次高考”以提高竞争力。

  美国也一样。美国对于国际留学生有一个OPT政策,即允许留学生在毕业后居留,有找工作与实习的时间。对于学STEAM专业的,如学数学、计算机、电气工程的学生,给3年时间慢慢找,找到了就可以留下来工作。但对于学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的学生,对不起,只能给10个月的时间,因为美国也不需要,希望你赶紧走人。

  再微观一些,就是信息学科,比如与计算机关联的学科。

  未来必然是互联网社会,数字社会,互联网+实际就是软件+,未来各种服务与应用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渗透结合是必然的,更不要说人工智能了。因此,学习信息学科总体来说就业要远远好于其他专业,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和信息技术结合渗透,这会成为一个基本需求,通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