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领域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访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 西南交通大学,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材...

——访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
 
  西南交通大学,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还保持为国为民的底色?日前,记者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在他看来,“要以思政工作牵总,开启西南交大冲击轨道交通世界第一的‘动车模式’”。
 
        冲击轨道交通世界第一是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考量
 
  “西南交大现阶段的目标是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谈及学校定位,王顺洪说,“这是学校对国家战略的回应,是根据学校特色和实力的科学判断。”
 
  在121年的办学历史中,西南交大培养和造就了茅以升、陈能宽、张维、严恺、刘恢先、林同骅等一大批人才。30余万师生和校友创造了百余项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西南交大是有底气有自信的。”王顺洪说,“学校拥有11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轨道交通学科领域设置最齐全、科研平台最完整、研究成果最丰硕、人才优势最突出的高校。”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培养造就了59位院士,其中包含了轨道交通领域几乎所有的两院院士。
 
  王顺洪强调:“坚持办好轨道交通这一学校办学的‘顶梁柱’,使之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王牌’,就是实事求是。西南交大不可能依靠‘综合性’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只能依靠轨道交通特色冲锋,并在此领域为国家、为民族乃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特殊贡献。”
 
        要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要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王顺洪说,学校将依托轨道交通领域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基地,从发展战略、基础科学、支撑技术、前沿技术4个方面,开展高铁、新型城市轨道(空铁、地铁等)、重载、高速及超高速高温超导磁悬浮交通的创新研究,不断在关键、共性与前沿技术实现突破和跨越,解决轨道交通的各种高、新、特尖端科学问题和各种极端情况、极端状态下的核心难题。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王顺洪介绍,自2016年起,西南交大开展了以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加速了科技转化,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试验。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铁路大动脉上,从轨道交通领域的院士、勘察设计大师到普通工程师和建设者,到处有西南交大的毕业生。学校要把这一代代中国铁路的传人培养好。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既是大学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又是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西南交大要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离不开中国的现实土壤,只有脚踏中国大地,英雄才有用武之地,才能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实现为人民服务。”王顺洪说。
 
        思政工作铸魂和牵总 
 
  建轨道交通世界第一的大学,就要出一流成果、一流人才。学校如何加强管理和建设?王顺洪回答:“加强思政工作这一铸魂和牵总工程。”他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和魂。淡化甚至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发展就迷失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在精神上缺钙。
 
  王顺洪表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守护者,可以从学校的历史和身边的故事挖掘学校的文化基因。西南交大跨越三个世纪沧桑的办学历程,锻造了“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关键靠谁?王顺洪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过去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高铁已转变为每一节车厢均有动力的‘动车模式’。要办好学校,必须集体发力、人人发力、齐心协力。”王顺洪说,当然,“动车模式”依然要坚持党的领导,党委要当好“火车头”。王顺洪在全校思政会上提出要努力做到的“十二个一流”,涵盖党建、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核心就是要通过思政工作的一流带动全校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全方位一流。
 
  “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交大校歌中‘灌输文化尚交通,相期同造最高峰’的追求一脉相承,是交大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承载着巍巍百年学府历史赋予的使命和国家赋予的责任!”王顺洪这样表达交大人的决心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