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9月启用:一年级生先识汉字再学



根据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9月新学期一起启用的还有历史和道......

      根据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9月新学期一起启用的还有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诗文篇幅,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初中教材则减少课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份量”。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语文教材。

历时5年编写完成 新教材9月开学启用

今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指出,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其中,义务教育六·三学制的地区,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下(法治教育专册)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

此次部编版教材可谓是“大有来头”。2012年3月部编版教材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编写完成,由于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编写,因此业界称为“部编版”教材。教材编写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

变化:入学先认字再学拼音 总课量有所减少

此次部编版教材更加强调4个标准,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以变化较大的语文科目为例,据语文一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主编、北大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一年级语文把拼音学习推后,先认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体大字,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 ,雪对风”。 温儒敏表示,这样安排可以使孩子们对语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此外,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其中汉语拼音的课量减少,识字课却增加;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为29课。

传统文化篇目增加 小学古诗文增八成

虽然课文课数减少了,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却在增加。据温儒敏介绍,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增幅达8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

从初中语文来看,部编版也遵循了课文减少,增加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传统文化篇目增加等特点。其中,初中原来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此外,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另外,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影响:纠正死记硬背方法 更注重阅读和写作

教育专家分析,新学期使用部编版教材之后,将对教学带来直接影响。此外,新教材对一些家长过早引导低龄儿童学习拼音,以及死记硬背学习古诗词都有“纠正”作用。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上午从北京多家中小学了解到,今年暑假开始,北京各区相关学科的老师陆续完成了新教材培训。

学而思网校小学语文学科负责人程婧表示,一年级第一课就是学习“天、地、人、你、 我、他”这些基础性的字,旨在帮助孩子建立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它告诉我们,要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学拼音可能会让这些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语文很复杂,相反地,对于识字而言,更能设计出一些趣味性。

学而思培优语文教研部负责人王乃中表示,针对古诗文内容增加,如果课堂教法不够多样,文言选段本身的内容太艰深晦涩,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且文言文和诗词本身也有难易层次区分,不过教材的编写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各年级安排适合学生理解程度的文段,不至于因为难度大而引发抵触情绪。

此外,对于认字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左右,比以前减少200字,其中800字左右会写。 到了初中将更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将是“重头戏”。

建议:学习古诗文可选多元方法切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部编本语文古诗文篇目的增多,说明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到对国民文化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培养古诗文的兴趣?

程婧表示,第一,学生要认清学什么,才能有目标、有方向的去学习,并且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大纲体系来进行系统化学习,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进行浅显了解;第二,学生要知道怎么去学。有的学生觉得只要把古诗文背下来,对考试内容就能轻车熟路、手到擒来。可是这样,或许对短暂的考试有一定帮助,却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爱上语文或者文学。

程婧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比如看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电影,参与一些古典文化的公开讲座,或者听一听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学习方式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针对先识字后学拼音这个问题,很多一年级的家长都比较担心,孩子刚一上来,不会读先识字会不会有畏难情绪?“其实不然,以前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程婧表示,部编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讲求“回归传统”。

记者访谈:

学而思培优语文教研部负责人王乃中

学而思网校小学语文学科负责人程婧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简称法晚·看法):此次新教材增加大量古诗词,这对低龄学生来说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王乃中:在小学低年级段开始接触古诗文,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古诗文感到习惯,对文言文和诗词采取平常心看待。如果学生太晚接触古诗文,错过语言习得黄金期,文言词汇积累不足,将来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因此,学文言和诗词,要从词汇积累开始,由积累词汇到习惯文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对文言和诗词的语感,进而得到读懂陌生文段的成就感,是很重要的。同时要注重文言的教授形式,适当引入文史动画、翻译游戏等形式,避免死记硬背。

另外,文言和诗词只是形式载体,它们的内容本可以是有趣的。比如曹操和袁绍年轻时结伴去别人婚礼捣乱、韩愈爬华山被困在峰顶哭着写遗书、苏轼吹嘘自己的酿酒秘方结果乡亲们喝完都腹泻……这些富于生活趣味的材料本身也是用文言写成的,但它给学生带来的是新鲜感和亲切感,他会觉得历史人物和文言段子都离自己很近,而不是高高在上难以触及。在这种潜移默化的阅读中,他们可以积累足够的词汇量,习惯文言的特殊句法,从而逐步阅读较难的文本。诗词也一样。

法晚·看法:教材改变后对教育者而言如何引导孩子提高对语文兴趣?

程婧:对于教育者而言,需要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孩子爱上语文,提高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解,从文人生平激发孩子学习文学的好奇心;比如,设计多元化的讲课方式,把讲演结合、古今结合,会给课程增加更多的神秘感和新意。古代和现代的区别有哪些?能否把课堂换成一种闯关游戏的形式?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的鼓励是对他们学习成果最大的认可,尤其是在古文化学习培养的过程中,要多使用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和赞美学生,使得他们的兴趣得到更大的提升。

法晚·看法:“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可以给家长一些什么样的意见?

王乃中:我们认为,亲子共读是阅读中很好的一种方式,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引导他们实现阅读入门,另一方面也是用榜样来培养习惯,家长们每天如果能按照计划和孩子共读一段时间,不用太久,就能有效开启孩子的语言能力。

大人在陪伴孩子共读时,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在孩子识字量不高、也不会拼音的时候,亲子共读要以指读的方式进行,家长一边指示书本上的汉字一边连读,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趁机把读音和字形进行结合,帮助孩子学习新字。

等到孩子识字量有了进步,或学习了拼音后,就可以交换角色,由孩子来指读认读,家长在旁观看,适时进行辅导和帮助,解决一些孩子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最后,家长可以完全成为听众,听孩子为自己朗读故事,逐渐进入孩子先读、再给家长复述的阶段,一步步开启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