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示范园红利 缓解入好园难



随着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入园难问题不再让老百姓犯愁,入 好园难却接踵而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每逢新学......

     随着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入园难”问题不再让老百姓犯愁,“入  好园难”却接踵而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几年,每逢新学年幼儿入园报名之际,各地为数不多的省级示范园几乎无一例外地“门庭若市”成为当地一“景”。现场报名的前一天晚上,家长们就已在幼儿园门前通宵达旦地排起长队。排队过程中,家长为了排队顺序争执吵闹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园甚至惊动了“110”前来“保驾护航”。为避免现场冲突,教育部门不得已才想出了“抽签派位”的办法。

    客观地说,面对省级示范园“僧多粥少”的现实,“抽签派位”对于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则,或许是不错的选项。但是,“抽签派位”却不是缓解“入好园难”的“高招”。因为,这种做法并没有让更多的幼儿分享省级示范园办园成果的“红利”,只是让那些在抽签中“落榜”的家长把抱怨从教育部门转向自身的“运气”。

    从“入园难”到“入好园难”,无疑是学前教育发展新阶段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大限度地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须在如何给示范园做加法上出实招、求实效。

    一是组建示范园引领的幼教集团。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在高起点上实现均衡发展、普惠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从区域内幼教机构规划布局以及现有省、市、县级示范园实际出发,以“示范园+若干幼儿园”为一“集团”,采取紧密型、联合式等多种模式,促进示范园在集团内办园理念、保教管理、环境创设、师资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指导作用,逐步实现集团内办园水平差距缩小、整体提升的愿景。

    二是示范园领办、创办新建园。统筹规划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对城区新建幼儿园实行“高标准规划、高起点管理、高质量发展”,打破“公办”“民办”体制界限,由示范园牵头领办、创办,力争使每一所新建园达到示范园标准。

    三是加大示范园帮扶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立足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以“在家门口就能入好园”为目标,认真编制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规划,将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所示范园。示范园结对帮扶若干所幼儿园,在规定期限内,促使帮扶对象达到预定发展目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身要努力破除有碍于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整体提升的固有观念,创新办园体制、管理模式,尤其在淡化“公办”“民办”界限、改革现有编制和分配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等制度方面有所作为。要努力强化示范园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建立完善以目标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在政策制定、行政管理、项目扶持、经费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创设有利于示范园做好加法、提升整体办园水平的社会环境、激励机制和发展路径。